暮色四合时分,凌轩一行人的车辇终于停在燕京城巍峨的朱雀门前。
青铜浇筑的城门高逾十丈,飞檐上蹲踞着九只玄铁睚眦,兽口中衔着的火把将城墙映照的如同白昼。
“来者何人!”
守城将赵括按着腰间弯刀,目光扫过车队上明黄的两国旌旗,脸上露出鄙夷之色。
护卫统领方起刚要上前答话,却看见赵括指向城门旁立着的石碑。
青石上‘梁犬与狗不得入内’七个朱砂大字触目惊心。
方起顿时大怒,右手扣在腰间长剑,剑身与鞘摩擦,金铁之声已然传出。
就在此时,凌轩掀开车帘,玄色蟒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。
“大梁太子凌轩,奉楚皇诏命前来缔结秦晋之好。”
城头忽然传来嗤笑,嘈杂之中隐约可闻不敬之词。
“梁地太子,在我大楚,就是狗屁!”
“还皇太子,还不是来和亲。”
“要想进城,卸甲弃兵,三步一跪九步一叩!”
……
秋月公主气的掀开帘子;“你们楚人……”
“秋月!”
德妃慌忙将女儿拉回车内,却见凌轩已跃下车辇。
他接下腰间佩剑扔给方起,撩起蟒袍下摆,作势就要朝着城门跪下。
德妃、秋月公主、慕容椿等人目眦欲裂,城头守军爆发哄笑。
凌轩反手从腰间抽出明黄卷轴,高高举起。
“楚皇陛下亲笔赐婚诏书在此。”
不知是恰逢此时起风,还是凌轩声音中裹挟着的无尽怒火,震的城楼瓦片簌簌作响。
“敢问赵将军,是要本宫跪着复旨,还是站着复旨啊!”
城门之上笑声戛然而止。
赵括额头渗出冷汗。
若认这道圣旨,便是承认眼前这大梁太子驸马都尉身份,若是不认,等同谋逆。
正僵持间,身后马蹄声急,八名金甲侍卫护着辆朱轮华盖车辇疾驰而来。
“开城门!”
金甲侍卫只有皇家之人才有资格配备,虽不知车辇中人是谁,但赵括却也不敢有任何迟疑,立刻吩咐手下打开城门。
当赵括火急火燎的跑下门楼的时候,正与进入城门的车辇相遇,负手而立,不敢直视车辇。
车辇疾驰而过,并未有任何停留,车辇中人自始至终都未曾说过一句话。
而就在车辇从凌轩身边路过的瞬间,他却是透过随着车辇移动而飘荡的帘子缝隙中,看了个清楚。
在那车辇之中乘坐的,正是脱去麻衣的萧玲汐。
凌轩目光追随车辇远去的方向,心中泛起阵阵涟漪。
虽然凌轩已经猜到这萧玲汐必是大楚公主,但大楚公主却并非只有一人,恰逢他进入大楚之时相遇,绝非偶然,背后定有深意。
车辇入城,城门却并未关闭。
凌轩收起思绪,重新整理衣袍,丝毫不理会赵括与守城士兵,径自带领着众人踏入燕京城。
见凌轩不再就圣旨一事揪着不放,赵括不敢再次阻拦,咬着后槽牙盯着凌轩一行人。
进入燕京城后,眼前的灯火辉煌让凌轩不禁为之一震。
在他的印象中,封建皇朝统治之下的城郭,到了夜晚就会宵禁,大梁也正是如此,没想到这大楚皇城,夜间竟会如此热闹。
不过,在这热闹之下,却难掩百姓眼中对他们这一行大梁装扮的人的戒备与疏离。
凌轩心中暗自叹气,不禁感叹要在这敌国站稳脚跟,谈何容易,更何谈重返大梁,光复凌氏社稷。
“殿下,这楚人如此无力,实在气煞我也!”
方起紧握双拳,满脸的怒容。
凌轩拍了拍他的肩膀,神色平静,“莫要冲动,我们身处楚国,行事需谨慎。”
话音落下,凌轩的面色阴沉下来,心中暗自动念,“今日之事,暂且记下。”
慕容椿捋着胡须,忧心忡忡。
“看来楚国上下对我们的敌意甚深,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啊。”
凌轩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。
一行人在城中街道前行,凌轩留意到,街边店铺虽多,但大多数生意冷清,百姓们穿着朴素,面带愁容。
与大梁的繁华昌盛之景想比,楚国似乎在国力上已显颓势。
凌轩心中一动,或许这便是他在楚国寻求突破的契机。
与此同时,萧玲汐已经回到了大楚皇宫之中。
她坐在梳妆台前,看着铜镜之中自己的面容,脑海中浮现出凌轩方才在城门前的身影。
“此人能屈能伸,倒也有些气度。”
轻声呢喃之中,眼底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。
“公主,您今日为何要出面帮那大梁太子?”
灵儿在一旁边给萧玲汐梳头,一边疑惑地问道。
萧玲汐轻轻一笑,“你不懂,这凌轩既然被送来和亲,必定在大梁不受重视,今日一观,此人并非常人,若能为我所用,或许……”
灵儿皱着眉头,依旧有些担忧,萧玲汐看出了她的想法,摆了摆手,灵儿不再开口。
凌轩一行人来到了楚国为他们安排的驿馆。
驿馆虽然布置的还算精致,但与大梁东宫想比,却显得简陋许多。
凌轩并不在意这些,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楚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,为日后返梁复仇做准备。
夜幕深沉,凌轩站在房间窗前,望着天上明月,心中盘算起计划。
出走大梁,并未带走任何势力,要想在大楚立足,必须得先取得楚皇的信任,同时还要拉拢朝中的有识之士。
但这一切,又谈何容易。
“夜深了,早些休息吧。”
德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凌轩转过身,看着母亲关切的面容,虽不是亲身母亲,但依旧心中一暖。
“母妃,您也早些休息,这一路您辛苦了,再忍耐一段时间,待重回大梁之日,您就是大梁的皇太后。”
德妃轻轻抚摸着凌轩的脸庞,“只要你平安无事,为娘不碍,只是在这楚国,一定要万般小心,不可意气用事啊。”
凌轩握着德妃的手,扶着她回到了床榻边。
与此同时,楚国皇宫之中,楚皇依旧坐在龙椅之上,堂下暗卫俯首立于堂下。
“陛下,那大梁太子已进城,今日在城门前……”